滇池文明荟 | 党建引领社工赋能 官渡福保社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
2025-09-28 15:50 来源: 掌上春城

编者按:7月5日,“滇池文明荟”滇池沿岸文明新风行动市级示范性活动启动仪式在滇池东岸启幕,由此拉开滇池沿岸文明新风行动序幕。从今年7月至明年6月,环滇各区将因地制宜开展系列活动,创新推动沿岸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,共塑具有滇池辨识度的文明昆明“新名片”,让文明之花开遍滇池沿岸。
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,滇池之畔的昆明市官渡区福保社区实现华丽蝶变,成为农文商旅融合发展的“网红打卡地”,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同步提升。近年来,官渡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践行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理念,推动各部门协同发力,通过“社区+社工”双向赋能模式,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滇池生态保护深度融合,绘就“生态美、产业兴、共和谐”的乡村治理新图景。

社区搭台+社工赋能,推动治理创新实践
福保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文化礼堂、小广场等空间,联合云朵社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与服务活动,以活动搭建村民与社区、村民与社工的沟通桥梁,强化多方联系。从“新年新声需求调研”倾听民意,到“元宵节彩印厂历史走马灯制作”唤醒文化记忆;从妇女节插花活动丰富生活,到“棋王争霸赛”激发参与热情,系列活动紧扣村民兴趣与文化需求,有效调动村民积极性。据统计,今年以来社区累计开展文明实践主题活动10场次,服务村民737人次。
针对乡村振兴中村民易产生矛盾纠纷的问题,福保社区与云朵社工共同成立“村友茶话会”。社区工作人员现场提供政策解读,组织多场茶话会、公益日协商活动,推动村民、社区、社工多方对话,成功化解农田区临摊管理难题及村民争议问题,实现矛盾“软着陆”。
党建引领+乡土文化,赓续农耕文明
为推进乡土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,福保社区在党建引领下,联合云朵社工深入走访36户村民,挖掘出福保糖粑粑、手工饵块、掇花绣片、竹编技艺等多项非遗技艺,同步记录村内老手艺人的匠心故事。社区还招募村民组建“福村绣娘”团队,将传统文化与温情结合,组织绣娘开展刺绣文化交流,共同制作“百福图”,以传统技艺传承文化根脉。
通过“社区+社工”协同共创,社区将非遗、乡土文化元素融入“乡土市集”“文创工坊”等福保半岛项目,促进本土文化与产业发展相融,既实现传统文化传承,又为村民开辟增收新路径,让“沉睡资产”转化为“活力经济”。同时,围绕优秀中华传统文化,社区联合社工开展孝老爱亲活动,组织村民骨干、乡村小志愿者为90岁以上高龄老人包饺子、送福粥,在传承孝道文化的同时,进一步凝聚邻里温情。
凝聚共治力量,培育文明乡风
在推动村民参与社区治理方面,福保社区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为依托,联合社工组织作为孵化力量,成功培育出3支志愿服务队伍,涵盖花灯队、广场舞队、义剪队等传统团体。这些队伍活跃在社区文明宣传、农田管理、文化文艺等志愿服务领域,同时通过军体拳训练、急救培训提升社区应急能力,形成“共治共享”的基层治理新模式。
其中,义剪队成立一周年以来,累计服务超700人次,服务形式从户外义剪延伸至入户关怀,“蓝白马甲”成为社区温暖的象征;护村队则在多个社区活动中协助规范农田区临摊,推动临摊规范入驻。此外,社区还联合云朵社工、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开展“青年媒体人共创福保”活动,邀请青年力量参与社区公益服务、文化营造、文创设计等工作,进一步凝聚共治合力。
福保社区的生动实践,正是“滇池文明荟”滇池沿岸文明新风行动的鲜活注脚。从守护滇池生态底色,到激活乡土文化活力,再到构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,福保社区以党建为魂、以社工为桥、以群众为基,不仅为自身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,更为滇池沿岸社区树立了“生态与文明共生、发展与和谐同行”的典范。(来源:掌上春城、官渡区委文明办)